【方剂】温胆汤原方
【出处】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
【组成】半夏(汤洗七次)、竹茹、枳实(麸炒,去瓤)各60g,陈皮90g,甘草(炙)30g,茯苓45g。
【用法】上锉为散。每服四大钱 (12g),水一盏半,加生姜五片,大枣一枚,煎七分,去滓,食前服 (现代用法:加生姜5片,大枣1枚,水煎服,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)。
【功效】理气化痰,和胃利胆。
【主治】胆郁痰扰证。胆怯易惊,头眩心悸,心烦不眠,夜多异梦;或呕恶呃逆,眩晕,癫痫。苔白腻,脉弦滑。
【现代运用】常用于急、慢性胃炎、神经官能症、梅尼尔氏综合征、更年期综合征、癫痫、急慢性支气管炎等属胆郁痰扰者。
【病机】胆气不足,复由情志不遂,胆失疏泄,气郁化热,津聚成痰,痰浊内扰,胆胃不和。胆为清净之府,性喜宁谧而恶烦扰。若胆为邪扰,失其宁谧,则胆怯易惊、心烦不眠、夜多异梦、惊悸不安;胆胃不和,胃失和降,则呕吐痰涎或呃逆;痰蒙清窍,则可发为眩晕、心悸,甚至癫痫。此证病机为胆郁痰扰,治宜理气化痰,和胃利胆。
图片
沈绍功讲温胆汤:
温胆汤始载于唐《备急千金要方·卷十二·胆腑》篇中:“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,此胆寒故也”安神剂。后世增入茯苓并扩大其主治范围,如宋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,明《景岳全书》均主治“气郁生涎”,开始转成治痰之方。至清《成方便读》主治“胆虚痰扰”,成为治疗痰浊主方。
【沈氏温胆汤】竹茹10g、枳壳10g、云茯苓10g、陈皮10g、石菖蒲10g、郁金10g。
沈氏温胆汤四味:竹茹10g、枳壳10g、云苓10g、陈皮10g。
沈氏温胆汤六味:竹茹10g、枳壳10g、云苓10g、陈皮10g。石菖蒲10g、郁金10g。
沈氏温胆汤八味: 竹茹10g、枳壳10g、云苓10g、陈皮10g。石菖蒲10g、郁金10g、川芎10克、丹参30克。
【加减】食欲不佳,情绪不佳,加石菖蒲和郁金。血脉瘀滞,如心脑血管等病时,加川芎、丹参。
图片
如何判断自己有没有湿气呢?
①外湿:外湿就是环境的湿气。一年四季,只要是环境有湿气、有雨水的情况下,我们如果不注意避开,那就会感受到湿气。
②内湿:现在的人湿气重,很大原因来自于内湿。现代人久坐不动,有的人穿衣服喜欢露腿、露脚踝、露肩膀等,常吃肥甘厚味等,都会导致人体产生湿气。
痰湿表现:
①湿在肺部,会反映在头上和脸上:头发冒油,脱发;脸上也会冒油,长痘痘。
②湿在脾胃,会导致便秘和腹泻。
③湿在肾,会出现一系列妇科疾病。
图片
温胆汤医家主要化裁者有4首:
【方名】宋《济生方》:“涤痰汤”:加胆星、菖蒲、党参。
【功效】增强益气祛痰、化浊开窍之力,善治痰迷心窍证。
【方名】明《证治准绳》:'十味温胆汤':加枣仁、熟地、人参、五味子。
【功效】增强补气养血宁神,心虚胆怯气血不足,痰浊内生证。
【方名】清《六因条辩》:“黄连温胆汤”:加黄连。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【功效】加大清热之力,痰热内扰证。
【方名】清《通俗伤寒论》:“蒿芩清胆汤”:加青蒿、黄芩、碧玉散。
【功效】清胆利湿、和胃降逆之力,专治湿温、呕逆证。
图片
温胆汤看舌苔“苔腻”一锤定音
“温胆汤”治痰浊化热证常能获良效。主要有六个主证:
苔腻、脉滑、头重、胸满、口粘、纳呆。
其中尤以苔腻为主要,可“一锤定音”,原文“但见苔腻一证便是,其余不必悉具,这就是痰浊,这就是温胆汤主症。
【加减】
清热祛痰为主加竹茹10克。
健脾祛痰,截断“生痰之源”为辅药加云苓10克、陈皮10克 。
理气行滞,利于痰浊排除,为佐使药加枳壳10克,
温胆汤仅用此4味为基础药。方中半夏虽可化湿祛痰,但因半夏燥性不利痰浊化热;生姜虽能祛痰,但因其辛温也不利于痰浊化热;炙草味甘,大枣滋腻,均不利痰浊之祛,故此4味均可不用。痰浊最易闭窍,为利于祛痰应伍透窍豁痰的石菖蒲10克,畅行气血的郁金10克,所以以祛痰主的温胆汤就由竹茹、枳壳、云苓、陈皮、石菖蒲、郁金6味组成。
图片
沈氏女科对温胆汤的化裁
温胆汤里面一共八味药,前面四个药必须得用,即:竹茹、枳壳、云苓、陈皮。
竹茹清热祛痰为主药;云苓、陈皮健脾祛痰,截断“生痰之源”为辅药;
枳壳理气行滞,利于痰浊排除,为佐使药。温胆汤仅用此四味为基础药。
后面4药取消:半夏虽可化湿祛痰,但因其燥性不利于“痰浊化热”之主证;
生姜虽能祛痰,但因其辛温也不利于“痰浊化热”之主证;
炙草味甘,大枣滋腻,均不利于祛痰浊,故此四味均删除不用。
加石菖蒲、郁金:方中痰浊最易闭窍,为利于祛痰,应伍透窍豁痰的石菖蒲,畅行气血的郁金,对祛痰浊非常有利,又透又行,这样痰浊就祛除了。
这样祛痰主方温胆汤就由竹茹、枳壳、云苓、陈皮、石菖蒲、郁金六味组成。
这六个药必须得用,而且分量也固定,都是10g。
图片
温胆汤16则加减法:
1.热痰粘稠:葶苈子、黄芩、鱼腥草、胆星、天竺黄、竹沥水。
2.寒痰稀沫-白芥子、桂枝、干姜、细辛、法夏。
3.顽痰不化-生龙骨、生牡蛎、海蛤壳、海藻、莱菔子。
4.癫痫-海参肠、白矾、灵磁石、钩藤、荆芥、野菊花、珍珠母。
5.精神分裂症-制军、青礞石、草决明、桃仁、生栀子。
6.神衰失眠-炒枣仁、夜交藤、黄连、肉桂、合欢皮、知母、川芎。
7.眩晕耳鸣-泽泻、炒白术、蝉衣、阿胶珠、白菊花、天麻。
8.原发性高血压-钩藤、莱菔子、泽泻、海藻、夏枯草、生石决明。
9.冠心病-全瓜蒌、薤白、丹参、葛根、苏木、红花。
10.胃肠证-木香、砂仁、公英、连翘、焦三仙、生内金。
11.功能性发热-青蒿、银柴胡、生芪、桑白皮、车前草。
12.更年期综合征-蛇床子、泽兰、川断、桂枝、白芍、牡蛎。
13.尿毒症-白花蛇舌草、王不留行、益母草、丹参、仙鹤草、生薏苡仁、泽兰。
14.妇女病-鸡血藤、香附、伸筋草、丹参、川楝子、益母草、当归。
15.良性肿瘤-夏枯草、生牡蛎、山慈菇、丹参、莱菔子、生山楂。
16.癌症-白花蛇舌草、公英、野菊花、仙鹤草、生苡仁、丹参、三七粉。
【提醒】用温胆汤16个有效的主症主要为“苔腻和痰瘀互结”。
图片
六味温胆汤加减法:
【提醒】用温胆汤16个有效的主症主要为“苔腻和痰瘀互结”。
如舌下有淤:可加化瘀药提高疗效即“祛瘀又化痰”。比丹参和水蛭。
【温胆汤】竹茹10g、枳壳10g、云苓10g、陈皮10g、石菖蒲10g、郁金10g。
温胆汤共8味药,前面4药(竹茹、枳壳、云苓、陈皮)必用。后4药可不用。
半夏能祛痰,温;生姜能祛痰,温;大枣是温药,甘缓对痰浊不利。
加石菖蒲、郁金。菖蒲郁金透窍,行气活血,对痰浊的祛非常有利,动力又透又行,痰浊就能祛掉。所以用温胆汤这6个药必须得用,而且分量也固定都是10g。
寒痰加白芥子、法半夏。
热痰加葶苈子、天竺黄;
顽痰加生龙骨、生牡蛎、海蛤壳、海藻。
化瘀:丹参30g、水蛭3~5g(可双向调节)。
癫痫加海参肠和灵磁石。温胆汤冲海参肠的粉每次3g,治癫痫非常有效。
精神分裂症用制军和礞石,可加大黄通便,可缓解精神状态,用大黄要中病即止。
神经衰弱加炒枣仁和夜交藤各30g。
美尼尔氏综合征加泽泻和白术各10g。
高血压加莱菔子12g、生石决明30g。
冠心病加全瓜蒌10g和葛根30g。
胃病加木香5g和蒲公英15g。低热加青蒿12g(后下)和银柴胡10g。
更年期综合症加蛇床子和泽兰。
尿毒症加王不留行30~60g和益母草18g。
调经加鸡血藤10g和香附10g。
良性肿瘤加山慈菇5~9g和浙贝母10g。
恶性肿瘤加白花蛇舌草30g和仙鹤草30g。
肿瘤:肿瘤如做化疗中毒。一是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等,二是舌苔厚腻(虚证),胃口不好消化不良吃不下饭。法治:①,清热解毒;②以毒攻毒;③软坚散结。也就是胃气为本先开胃口(先温胆汤再保和丸,持续5~15天左右即可胃口即开)
肺癌:加鱼腥草30g、芦根15g(最好鲜芦根60g榨汁)、生薏仁15g。桃仁10g、杏仁10g、白花蛇舌草30g、车前草30g。(薏苡仁100g以上煮粥)
咳喘有痰:加苏子10g、莱菔子15g、葶苈子10g(便溏用炒葶苈子,不溏用生葶苈子)、鱼腥草30g、生薏苡10g。
中风:加水蛭,地龙10g、川芎10g、丹参30g、葛根10g、生牡蛎30g。治疗脑中风。中风急性期、恢复期、后遗症期都可以用,因为三期多数是舌苔腻。
心血管病:加全瓜蒌30g、薤白10g(泡的时候加酒)、丹参30g、野菊花10g(野菊花强心呀)、生山楂15g。
各种胃炎:加蒲公英10g、连翘10g、川楝子10g、元胡10g、生牡蛎30g。萎缩性胃炎加乌梅15g。
肠炎结肠炎:加苦参10g、木香10g、煨葛根15g、车前草30g、马齿苋15g。
结肠炎灌肠:100ml肛管插到15cm灌肠。如用灌肠法,苦参就可加量,大约可加到30g,灌肠不方便可口服用至10g,每天晚上灌一次,一般用10付左右这个结肠以后明显的好转。胃肠道是潮湿的,它不可能干燥,那么这个病灶泡在水里面,它恢复率不快,像个拉开个口子一样,老着水,这口子很难封闭,干燥了它就封闭。所以肠胃炎,环境就是潮湿的,而且很难愈合,只能给他直接灌到结肠的病灶上面,等于直接上药就好得快,这是讲的结肠炎。
肾炎、肾盂肾炎:加黄柏 10g、知母10g、肉桂3g、仙鹤草10g、王不留行10g、益母草10g、白花蛇舌草30g。
植物神经功能紊乱、更年期综合征:加桂枝10g、生白芍10g、生龙骨30g、生牡蛎30g、石菖蒲10g、郁金10g。【妇女月经不调】加鸡血藤10g、伸筋草10g、香附10g、川断15g、蛇床子10g、泽兰10g。
不孕不育:加炒苍术10g、蛇床子10g、菟丝子10g、黄柏10g、龟板15g、血余炭10g。血余炭是我们家的绝招。绝招就两个药:龟板,血余炭。
阳痿早泄:用壮阳的鹿茸、阳起石、仙茅、仙灵脾,好多病人很管用、但是血染的风采,再也起不来了。
湿热阳痿温胆汤:加炒苍术10g、生黄柏15g、生薏苡10g、川牛膝15g、炒橘核30g、蛇床子10g、茵陈15g(后下)。
重症肌无力:加黄芪至少30g以上,鸡血藤60g、路路通10g、丹参10g、地龙10g、王不留行10g、红花10g、扁豆衣5g。
各种血液病:包括慢性白血病,溶血性黄疸,再生障碍性贫血加:石苇10g、鸡血藤15g、三七粉6g(冲服)、丹参30g、仙鹤草15g。
内暑外暑:加青蒿15g(后下)、生薏仁10g、杏仁10g、寇仁10g,再加车前草。小便给他排出去。
实证里面有湿:加滋而不利邪的芦根15g,玄参10g,黄精同时加木香、砂仁;。
实火:心火用黄连;肝火用栀子10g、夏枯草10g(不用龙胆草,因为它苦寒伤胃);肺火用鱼腥草15-30g、黄芩10g、桑白皮10g;脾热用生石膏30g、知母15g;肾火加知母10g、黄柏10g。
气滞:加柴胡10g、青皮10g、木香10g、乌药10g、大腹皮10g。
食积:加生山楂15g、神曲30g、莱菔子15g。
虫积:加川楝子10g、大腹皮15g、使君子肉10g、生南瓜子15g。
饮:加葶苈子10g(便干生用,不干炒用)、泽兰10g、白花蛇舌草30g、王不留行10g。
湿:加苍术10g、生薏苡10g、蛇床子10g、地肤子10g、生莱菔子15g、茵陈15g(后下)、法半夏10g(化热不明显的可用)。
瘀:加丹参30g、苏木10g、鸡血藤15g、郁金10g(既能行气,又能活血),地龙10g、水蛭3-10g(研粉用3g,入煎剂10g)、土鳖虫10g(虫类剔络)。虫药有毒,尤其是全蝎和蜈蚣、僵蚕等过敏,唯上三味可放心用。
图片
温胆汤痰浊加减:
【方名】宋《济生方》:“涤痰汤”:加胆星、菖蒲、党参。
【功效】增强益气祛痰、化浊开窍之力,善治痰迷心窍证。
【方名】明《证治准绳》:'十味温胆汤':加枣仁、熟地、人参、五味子。
【功效】增强补气养血宁神,心虚胆怯气血不足,痰浊内生证。
【方名】清《六因条辩》:“黄连温胆汤”:加黄连。
【功效】加大清热之力,痰热内扰证。
【方名】清《通俗伤寒论》:“蒿芩清胆汤”:加青蒿、黄芩、碧玉散。
【功效】清胆利湿、和胃降逆之力,专治湿温、呕逆证。
温胆汤退苔腻加减:
①三竹换用,先用竹茹,吃一星期;舌苔如没退,用天竺黄10g,再吃一星期舌苔没退,改成竹沥水10ml冲在药里面喝,名三竹轮换。
②配合利湿药,如用茵陈15g(后下),泽泻。再吃一星期。
③加软坚药,生牡蛎、生龙骨、海蛤壳。如还不退。加散结要如海藻15g、昆布15g。这时候舌苔退了,就要少给用滋腻的药。否则舌苔又起,这就是中医辨证门。
图片
温胆汤化裁治疗女科疾病
【温胆汤化载】竹茹10g、枳壳10g、云苓10g、陈皮10g、香附10g、鸡血藤40g、丹参30g、菟丝子10g、车前草30g、草决明30g、生薏苡仁10g、泽兰15g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早晚各一次。
温胆汤四味(祛痰利湿健脾和胃) :竹茹,枳壳、云苓、陈皮。
温胆汤六味(血分和津液代谢障碍) :四味加石菖蒲、郁金。
温胆汤八味(血分淤血) :六味加川芎10g、丹参30g。
温胆汤十味(月经前后乳房胀、肚子胀、腰难受、关节炎、手脚麻木等) :八味加香附、鸡血藤。
温胆汤十二味(调节内分泌、黄褐斑) :加菟丝子10g、泽兰1o~15g
温胆汤十四味(美白、抗癌、通便、除包块、结节等) :加生薏米、草决明
除腻苔、化痰浊方药
(祛痰浊一代):竹叶、天竺黄、竹茹、竹沥
(祛痰浊二代):用茵陈15~30g(后下)、泽泻、钩藤15~30g(后下)。
薄荷用法:后下是治外感风热的、风热感冒的时候,用后下。不后下是清肝热(逍遥散)。
(第三代)软坚散结:海藻(降压、舌苔腻的时候用有效)10g、昆布10g、夏枯草10-15g(淋巴结肿大、腺体肿大)。
(第四代)祛顽痰用三石汤。三石汤有生龙骨30g、生牡蛎30g和海蛤壳30g。癫痫、精神病、失眠、咳嗽用,痛风患者不用。
图片
罗大伦温胆汤泡脚方:【组成】茯苓30克,陈皮6克,法半夏6克,竹茹6克,枳实6克,炙甘草6克
【用法】上述药材熬水,大火煮开后,小火再煮30分钟,滤出药汁,然后将药汁分成两份,早晚兑入温热水泡脚,水温不要太热,水淹过脚背即可,泡25分钟左右为宜。一般体内有痰湿的人,脾胃吸收的能力还不如脚底经络吸收的好,建议用这个方子泡脚。
罗大伦温胆汤泡脚注意事项:
热胖子(实热型的胖子一般都是比较结实,力气大,饭量大,容易饿,睡眠好,嗓门大,脸红唇红,皮肤比较粗糙),就直接用这个方子;
寒胖子(一般肤色黄暗或黄白的肥胖,其皮肤湿润,体型腹大而松软,臀腿松坠,食欲旺盛、易疲劳、多汗或易汗,浮肿,尤其是下肢浮肿为多,且多伴有膝关节疼痛),就把方中的竹茹去掉。
如您寒湿严重(舌体白,舌苔白腻,齿痕明显,容易腹泻),无湿热特征(无黄苔,无舌体红,无大便干燥,小便黄的特征),则可每付加生姜3-4片同煮。
小贴士:刚开始泡温胆汤最好连续泡8-10天,
如果痰湿或湿热非常重,
刚开始泡温胆汤最好连续泡10-14天;
后续可每周泡2-4次,
或每个月在感觉症状明显的时候连续泡7-14天。
图片
温胆汤治高血压医案
【口述】男35岁,头晕身重劳累半年,常生气后胸闷纳呆,口粘便干。
【舌诊】苔黄腻,质红。
【脉象】弦滑。
【血压】原发性高血压病Ⅱ级,血压160/101mmHg。
【辩证】证属痰瘀互结,毒损心络,治当祛痰化瘀,解毒通络。
【法治】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“温胆汤”加减:
【组成】 石菖蒲10g, 郁金10g, 竹茹10g ,枳壳10g, 云苓10g, 陈皮10g, 丹参30g ,莱菔子10g ,泽泻10g, 川芎6g ,海藻10g, 夏枯草10g, 生山楂15g ,草决明30g,钩藤(后下)10g 。
【用法】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。
【结果】七剂后肠胃通食纳增加,头晕减轻,血压已降至140/90mmHg,但胸仍有憋闷,苔仍黄腻。
【二诊】上方去钩藤、草决明、夏枯草加茵陈、生龙骨、生牡蛎、海蛤壳。
【组成】 石菖蒲10g, 郁金10g, 竹茹10g ,枳壳10g, 云苓10g, 陈皮10g, 丹参30g ,莱菔子10g ,泽泻10g, 川芎6g ,海藻10g, 生山楂15g ,生龙骨30g,生牡蛎30g、海蛤壳30g,茵陈(后下)12g、
【结果】连服半月血压120/80mmHg,苔薄黄,舌下静脉缓解,脉弦细诸证皆除。后改用全天麻胶囊和加味保和丸巩固疗效。后未再复诊《静月山人整理编辑》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