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鸿燕 广西灵山县中医医院
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,对孕产妇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。据统计,产后出血是导致全球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。因此,新手妈妈们必须掌握产后出血的自我监测与预防知识,以确保自己和宝宝的健康。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一、产后出血的定义与危害
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,产妇失血量超过500毫升(顺产)或1000毫升(剖宫产)。短时间内的过度失血会导致产妇出现头晕、面色苍白、皮肤湿冷、心率加快、血压下降等症状,严重时甚至休克。
二、产后出血的自我监测方法
(一)定期测量出血量
产后出血量的准确评估是关键。产妇和医护人员可以通过使用接血容器收集血液,然后放入量杯测量。虽然这种方法有时会因为混入羊水而影响准确性,但定期监测仍然有助于及时发现异常。同时,也可以使用称重法,但操作相对繁琐。
(二)观察出血性质
注意出血的颜色和质地。如果出血呈鲜红色、不断增多,并伴有凝块或异味,可能是产后出血的迹象,应立即就医。
(三)监测心率和血压
大出血会导致心率上升和血压下降。产妇应定期监测自己的心率和血压,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。
(四)观察皮肤状况
产妇的皮肤颜色和湿热程度也是反映出血状况的重要指标。苍白、湿冷的皮肤可能意味着循环问题,需要引起警惕。
365站群(五)注意子宫收缩情况
孕妇安产后,子宫能够收缩,而不是软弱松弛。可以通过腹部按摩或B超等方式观察子宫的收缩情况,确保子宫在适当时间内收缩到位。
(六)听取产妇自身感觉
产妇出现头晕、恶心、虚弱、脸色苍白等症状时,可能是出血严重的表现,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。
(七)了解食欲和尿频情况
出血过多会导致贫血和循环不良,产妇的食欲和尿频情况也会受到影响。如果发现食欲下降或尿频异常,应及时咨询医生。
(八)注意胎盘排出情况
胎盘排出后,应仔细检查胎盘的完整性和胎膜是否完全排除,避免残留在子宫内造成感染,导致出血。
三、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
产后出血的预防需要从产前、产时和产后三个方面入手。
(一)产前预防
纠正贫血:孕妇在产检时应检查血常规,及时发现并纠正贫血。
预防妊高症:积极控制血压,预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。

住院待产:对于存在前置胎盘、巨大儿等危险因素的患者,应提前住院待产,制订合理的分娩计划。
营养补充:孕期应均衡饮食,补充足够的钙和铁,预防缺铁性贫血。
(二)产时预防
开放静脉:在产程中适时开放静脉通道,以备不时之需。
保护会阴:正确保护会阴,防止滞产、急产等情况出现,避免产道损伤。
仔细检查:胎儿娩出后,仔细检查胎盘和胎膜是否完整,及时处理异常情况。
(三)产后预防
正确测量出血量:产后应准确测量出血量,及时发现异常。
使用缩宫素:正确使用缩宫素,促进子宫收缩,减少出血。
注意保暖:产后注意保暖,避免感冒,禁忌生冷食物。
避免疲劳:产后应充分休息,避免过度劳累,以免影响子宫收缩。
四、产后出血的处理与康复
一旦发现产后出血,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,包括输血、止血、应用子宫收缩药物等。如果出血无法控制,并伴随产妇情况恶化(如意识模糊、皮肤苍白等),应立即呼叫急救车或前往就近医院治疗。
在处理产后出血期间,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产妇的血压、脉搏、呼吸、意识水平和尿量等指标,并持续观察出血情况和病情变化。
产妇在康复期间,应注意以下几点:
第一,合理调养。多食用补血食品,如红枣、桂圆、猪肝等,但注意不可随意使用成分复杂的营养品,避免影响母乳喂养。
第二,充分休息。产后应多休息,少活动,经过医生允许,可适当行走。
第三,心理支持。给予产妇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安慰,缓解紧张情绪。
五、总结
产后出血是一种紧急情况,只要及时发现、诊断并予以正确处理,产妇均可通过治疗后脱险。新手妈妈们应掌握产后出血的自我监测与预防知识,定期进行产检。通过科学的预防和处理措施,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产后出血的风险,保障产妇生命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