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左) 高分辨率CT (HRCT) 显示一位55岁女性患者的图像,其患有伴有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。影像中可见双肺多灶性弥漫性磨玻璃影,并呈现出顶底梯度分布。患者未达到任何特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湿学诊断标准,但存在抗核抗体和抗EJ抗体阳性。右) 同一患者的HRCT影像显示基底段为主的双肺磨玻璃影,以及细微的内源性牵拉性支气管扩张(牵拉性支气管扩张是纤维化相关特征)。
图片
(左) 同一患者的俯卧位HRCT影像显示双肺基底段磨玻璃影持续存在。右) 同一患者的低倍光镜图像(H&E染色切片)显示轻微的肺泡壁增厚,与早期细胞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(NSIP)一致,间夹正常肺组织。注意到明显的结节状淋巴样增生,这是诊断伴有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的形态学标准之一。
图片
(左) 高倍光镜图像(H&E染色切片)显示伴有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,其表现为轻微增厚的肺泡间隔和间质淋巴浸润。(右) 同一标本的高倍光镜图像显示轻度间隔纤维化及间质淋巴浸润。伴有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的组织学特点包括: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、机化性肺炎,以及淋巴样间质性肺炎。
图片
(左) 一位68岁女性患者的HRCT影像显示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模式,其表现为双肺下叶胸膜下磨玻璃影、网格影及牵拉性细支气管扩张。尽管抗核抗体阳性,但风湿学标准不足以诊断为特定的结缔组织病。(右) 同一患者的矢状位HRCT影像显示胸膜下磨玻璃影、网格影及牵拉性细支气管扩张。
图片
(左) 一位35岁女性患者的HRCT影像显示细微的胸膜下磨玻璃影,提示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模式。尽管抗核抗体阳性,但风湿学标准不足以诊断结缔组织病。右) 同一患者的俯卧位HRCT影像显示胸膜下磨玻璃影持续存在,并呈现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模式。
自身免疫特征性间质性肺炎 (IPAF)
术语
缩写
自身免疫特征性间质性肺炎 (Interstitial pneumonia with autoimmune features, IPAF)
同义词
未分化结缔组织病相关的间质性肺病 (CTD-ILD)
肺占主导的结缔组织病 (Lung-dominant CTD)
具有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病 (Autoimmune-featured ILD)
定义
通过组织学或高分辨率CT(HRCT)/CT确认的间质性肺炎,但未完全符合特定结缔组织病(CTD)的风湿病学诊断标准,同时满足临床、血清学及形态学标准,提示存在自身免疫性。
相关综合征
通常型间质性肺炎(UIP)
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(NSIP)
机化性肺炎(OP)
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(LIP)
历史背景
IPAF 的诊断由欧洲呼吸学会和美国胸科学会的工作组于 2015 年提出,以回应关于术语的缺乏共识问题。

该术语被视为正在研究中的概念,需要进一步科学验证。
随着更多数据的获取,诊断标准可能会有所修订。
工作组建议中未包含临床护理、诊断测试或治疗的指南或建议。
诊断标准
HRCT/CT 或肺活检确诊为间质性肺炎;
排除其他替代病因;
不符合已定义结缔组织病(CTD)的诊断标准;
满足以下三大领域中至少两个领域的至少一项特征:
临床领域
远端指端皲裂(即“机械手”)
远端指端溃疡
炎性关节炎或多关节晨僵 ≥ 60 分钟
掌部毛细血管扩张
雷诺现象
不明原因的手指水肿
不明原因的固定性手指背侧皮疹(Gottron 征)
血清学领域
抗核抗体(ANA)≥ 1:320 滴度,弥漫性、斑点状、均质模式,或 ANA 核仁模式(任何滴度),或 ANA 着丝粒模式(任何滴度)
类风湿因子 ≥ 正常上限的2倍
抗环瓜氨酸肽抗体(Anti-CCP)
抗双链DNA抗体(Anti-dsDNA)
抗Ro抗体(抗SS-A,干燥综合征相关抗原A)
抗La抗体(抗SS-B,干燥综合征相关抗原B)
抗核糖核蛋白抗体
抗Smith抗体
抗拓扑异构酶抗体(Scl-70)
抗氨酰-tRNA合成酶抗体
Jo-1(抗组氨酰)
PL-7(抗苏氨酰)
PL-12(抗丙氨酰)
其他:EJ(抗甘氨酰)、OJ(抗异亮氨酰)、KS(抗天冬酰胺酰)、Zo(抗苯丙氨酰)、tRS
抗PM-Scl抗体(抗外体)
抗MDA-5抗体(黑色素分化相关基因5)
形态学领域
HRCT/CT 上提示性的影像学表现:
NSIP
OP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LIP
NSIP与OP重叠
手术肺活检的组织病理学表现:
NSIP
OP
LIP
NSIP与OP重叠
含生发中心的间质淋巴细胞聚集
弥漫性淋巴浆细胞浸润(±淋巴滤泡)
多部位受累(除间质性肺炎外):
不明原因的胸膜积液或增厚
365站群不明原因的心包积液或增厚
不明原因的内源性气道疾病(通过肺功能检查、影像学或病理学确诊)
不明原因的肺血管病变
影像学
CT影像特征
1. UIP(特发性肺间质病变的通常间质性肺炎模式)
最常见的模式
蜂窝状改变及肺动脉高压
这些特征出现时预后更差
胸膜下蜂窝状改变
顶底分布梯度
高分辨率CT(HRCT)UIP模式(如胸膜下网状浸润及蜂窝样改变,伴或不伴牵引性支气管扩张的顶底分布梯度)可见于IPAF,但不纳入形态学域中。
理由
单凭此模式不足以增加结缔组织病(CTD)的诊断可能性。
争议
UIP模式在IPAF患者中常见。
未将UIP纳入形态学域,可能导致UIP模式伴阳性血清学但无临床特征的患者无法被诊断为IPAF,而归类为特发性肺纤维化(IPF)。
2. NSIP(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)
网状浸润及/或磨玻璃影伴顶底分布梯度
牵引性支气管扩张
支气管血管旁区域受累
胸膜下区域相对保留
3. OP(机化性肺炎)
双侧实变或磨玻璃影,胸膜下及肺下区为主
支气管血管旁实变、磨玻璃影或结节
反转晕征(环状征)
4. LIP(淋巴样间质性肺炎)
以肺下叶为主的斑片状磨玻璃影或网状影
分布零散的肺囊性病变
5. NSIP与OP重叠
形态学域的特征
以肺下叶为主的实变,常见于膈旁区域,伴随纤维化特征(如牵引性支气管扩张、网状异常或肺下叶容积减少)。
争议:此术语放射科医师较少使用,但其描述符合NSIP的影像学特征。
6. 不明原因的气道本质性疾病
马赛克样衰减模式、呼气时空气潴留、支气管壁增厚及支气管扩张。
7. 不明原因的肺血管病变
肺动脉主干及/或分支扩张。
8. 不明原因的胸膜或心包积液/增厚
鉴别诊断
1. 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(NSIP)
影像特征相同。
特发性NSIP不符合任何自身免疫病的诊断标准。
IPAF的诊断需满足三个领域中的至少两个领域的特征(临床、血清学及形态学)。
2. 特发性机化性肺炎(COP)
影像特征相同。
不符合任何自身免疫病的诊断标准。
3. 淋巴样间质性肺炎(LIP)
影像特征相同。
常见相关自身免疫病:干燥综合征及类风湿关节炎。
4. 特发性肺纤维化(IPF)
影像特征相同。
不符合任何自身免疫病的诊断标准。
5. 结缔组织病相关的间质性肺病(CTD-ILD)
影像特征相同。
符合特定CTD的诊断标准。
病理学
1. 一般特征
形态学域包括多种病理模式(如NSIP、OP、NSIP与OP重叠、LIP)。
UIP未列入形态学域,但其存在不排除诊断。
2. 分期、分级及分类
外科肺活检的组织病理模式或特征:
OP
NSIP与OP重叠
LIP
含生发中心的间质性淋巴细胞聚集
弥漫性淋巴浆细胞浸润(±淋巴样滤泡)
临床问题
1. 临床表现
其他体征/症状:
不明原因的气道本质性疾病
第一秒用力呼气量(FEV1)减少,或FEV1/FVC比值低下。
气道阻力升高。
不明原因的肺血管病变
肺动脉高压(平均肺动脉压>25 mmHg)。
肺毛细血管楔压<15 mmHg。
2. 人群特征
年龄:多见于50-60岁人群。
性别:女性多于男性。
种族:非西班牙裔白人中更常见。
流行病学:通常为非吸烟者。
3. 自然史及预后
临床特征尚不明确,需要进一步研究。
若HRCT或外科肺活检与UIP模式不同,IPAF的生存率与CTD-ILD相当。
IPAF的生存率优于特发性肺纤维化(IPF)。
4. 治疗
指导小组未推荐特定治疗方案,具体治疗由临床医师自行决定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