榜样力量 中医透表法的实践感悟
图片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365站群一、因妻病痛与透表法结缘妻子后背左侧肩胛骨区域瘙痒,从前年冬天就开始折磨她,学了本能论,我理解这是身体在排异,艾灸能缓解它,也试用一些方子,感觉这痒无法根治,或者说看不到排异的尽头。痒发作的时候,妻非常难受,她说恨不得割掉那块肉,回想起她之前带状疱疹后遗症带来的疼痛,也是痛苦不堪。我常说没有妻的病,我进不了中医的世界,一个痛一个痒,疼痛让我钻研艾灸,瘙痒则引领我探索中医的透表法,一切仿佛是命运的安排。二、黄老师妙方初见成效这个难题能不能问黄老师,心中也有过犹豫、担心,可自己没本事,故只能找老师,黄老师给出一个药方:炙鳖甲 30 克、升麻 30 克、当归 15 克、甘草 30 克。按照方子抓药煎服后,第二天,妻子就说瘙痒减轻了一半,两剂药喝完,妻说后背不痒了,而且心里那种痒痒的感觉也没了,脚气也不痒了,妻子说,心里不痒之后,整个人都平静了许多。以前听说三剂没有效果,就不要喝,确实有道理。三、古方溯源:升麻鳖甲汤的奥秘此方源自《金匮要略・百合狐惑阴阳毒病》。书中记载,阳毒之病,表现为面赤斑斑如锦文,咽喉疼痛,唾脓血,患病五日尚可医治,七日则难以治愈,需用升麻鳖甲汤治疗;阴毒之病,面目发青,身体疼痛如被杖打,咽喉疼痛,同样是五日可治,七日不可治,用升麻鳖甲汤去掉雄黄、蜀椒治疗。原方升麻鳖甲汤由升麻二两、当归一两、蜀椒(炒去汗)一两、甘草二两、鳖甲手指大一片(炙)、雄黄半两(研)六味药组成,加水四升,煮取一升,一次性服下,老人和小孩分两次服,服药后要出汗。1894 年是甲午年,中国发生甲午鼠疫和甲午战争。广州作为鼠疫第一流行中心,死亡 10 万多人,当时治疗鼠疫就用到这个方子,升麻用量在 100 - 200 克。黄老师分析,妻子脸色偏青,可能是阴毒,去掉雄黄、蜀椒。她舌象暗红,是血瘀的表现,从中医理论看,体表属太阳,病主要涉及手太阳小肠火,核心问题与心、小肠有关,根源是心气不足,导致小肠火无法排出体内血液中的毒素。煎鳖甲时需用冷水浸泡两小时,建议粉煎,服药时,最好在中午天气热的时候,喝药后晒太阳、适当运动,让身体微出汗排毒。每味药起什么作用呢?鳖甲【本经】:味咸平。主心腹症瘕坚积,寒热,去痞息肉,阴蚀,痔恶肉。生池泽。【黄元御】味咸,气腥,入足厥阴肝、足少阳胆经。破症瘕而消凝瘀,调痈疽而排脓血。【黄建明】味咸,气腥,入手少阴心经。 升麻【本经】味甘辛(《大观本》作甘平)。主解百毒,杀百老物殃鬼,辟温疾,障,邪毒蛊。久服不夭。一名周升麻。生山谷。【黄元御】味辛、苦、微甘,性寒,入手阳明大肠、足阳明胃经。利咽喉而止疼痛,消肿毒而排脓血。主解百毒,杀百老物殃鬼,辟温疾,障,邪毒蛊。【黄建明】偏向于以苦为主,兼辛甘,有鬼脸的升麻最好。当归【黄元御】味甘辛、性温,肝、脾二经补血还能活血,味甘而重,专能补血;气轻而辛,又能行血补中有动、行中有补,既能补血、又能活血,既可通经、又能活络,所以中医将当归列为血中之要药,有当归补血第一的说法。黄老师说,鳖甲咸味软坚化瘀,升麻苦味泻火,也叫解毒。泻小肠火就能解毒,中医的抽象与具体实际的运用确实难理解,咸味升心火,两味药互相帮助转动心和小肠太极,排出毒素,真是神奇。四、透表法的应用黄老师说,郭老用丹皮(味咸)搭配银翘牛(味苦)透表,这是咸味苦味搭配。但银花连翘牛蒡子偏寒,不适合长期服用。若出现咽喉肿痛,可加 30 克桔梗。桔梗味苦、辛,能散结滞、消肿硬、化凝郁、排脓血,治疗咽痛效果好,对肺痈也有疗效,还能降冲逆、开壅塞。根据我的经验,喝中药配合艾灸效果更好。以前用郭老的自主调节方治疗妻子高血压,别人认为不可能,我做到了,就在于艾灸相助,促进血液循环。“顿服之…… 取汗” 同样是为了促进血液循环。现在是冬天,艾灸不方便,改用热水泡脚,夜里用热水袋热敷,补充热量、促进循环。刮痧、拍打也利于透表,把这些方法组合起来使用,泡脚时先刮痧,然后拍打痒的部位,喝药一周后,妻子后背左侧瘙痒消失,没有疹子出,皮肤平,局部地方皮肤变黑色,但右侧又开始痒,不过面积不大,又服药一周,右侧后背还有一个点痒。配合拍打也奇怪,越拍越舒服,不仅肩胛骨区域舒服,脊柱第五,第六椎以前疼不能拍,现在拍打也舒服,倪师说心脏是这个病的根源,第五椎疼痛是共性特征。妻后背肩胛骨前面对应是肺,肺又把心脏包在里面,这个部位痒,也能讲这个部位的病毒比较重,以前肺感染几次,郭老认为红斑是病毒,痒就是本能论的排异,妻曾患过三次带状疱疹,也是病毒,按照排毒思路治疗,排出身体的病理物质方向应该是对的。妻子喝药我也喝,这药对我也有帮助。之前全身痒,后来剩下屁股一直痒,屁股前面对应肚子,肚子里有个痞块,影响大便。吃饭多一点,肚子就发胀,想大便却出不来,我判断大肠里起码有两段梗阻,喝药,屁股瘙痒减轻多了,大便也容易了,有一天脚底板也不怕冷了,这也是个奇葩的问题,以后讲。五、两次感冒经历引发的体液思考最近我经历了两次感冒。第一次感冒时,流鼻涕、头晕头疼。就喝透表汤,感觉到怕冷时,用生姜、大枣、葱白、香菜连根煮水喝,晚上坚持泡脚,用热水袋热敷,本能需要热量帮助排异。有一天夜里,朦胧中我突然察觉到口腔上颚后侧有一个区域硬,就在察觉的同时,硬块慢慢开始软化,最后没感觉了。第二次感冒时,不流鼻涕了,但嗓子有点疼,我继续喝透表汤,鼻子正常通气,一受凉就不通气,不管它了,到了第八天,感冒症状突然消失,嗓子也不疼。这两次感冒,我有了感悟。感冒能自动痊愈,依靠的是人体自身本能,但每个人痊愈时间长短和体质有关。感冒时流鼻涕、头晕头疼,说明身体这些区域原本就有问题;嗓子疼,表明体内病理物质没排干净。感冒好得快不快,应该和体液关系很大,体液在人体重量中占比 70%,活动区域超 90%,体液流动与经络通行相伴。局部体液不流动,就会表现为经络堵塞;体液流动性好,人体卫气保护能力就强。反之,体液流动性差,汗毛孔开合能力差,冷气易侵入,身体散热也差,病毒来了相当于敞门大进。以前艾灸多年,经络是天天通,可是今天灸了明天还得灸,感觉身体里的寒气排不完。直到学习《解密经络五行六经》,了解经络与体液(组织液)的内容,我似乎才找到答案,可见,在中医学习和实践中,不断探索、寻找答案非常重要。六、透表法的发展思考《伤寒论》里,没有明确提出透表法。透表排异法是由叶天士倡导,吴鞠通完善的一种排异方法,用于治疗温病。这种方法主张从体表解除病症,最忌讳发汗,又要微微发汗。郭老在吴鞠通银翘散的基础上升级,认为是从微循环,从最细的血管,动脉和静脉连接的那个地方,末端,从这一部分往外排。透表的排异方式,都有红色的出血点,或者是丘疹,高出皮肤的红疹子。治疗嗓子疼、肿,一剂药就能见到效果,郭老的透表方我用过非常好,肺感染方对于妻子更是救命方,我肺炎用此方,大马拉小车,把身体温度降到36度下了。对于经常感冒,用免疫力低来解释太过笼统,没有实际意义。但如果理解为身体里有很多病理物质没排出,导致体液流动性变差,影响经脉畅通和血液循环,我们就有了明确方向,借用用透表的思路解决问题。通过我两次感冒的亲身体验,也验证了这个思路的正确性。所以,服用透表汤不能只喝一天两天,选择合适的透表药组合至关重要。郭老明确提出透表法,我们就有责任发扬光大,问题的关键是体液属不属于透表法的范围。七、药方加减的探索前面提到的四味药(炙鳖甲、升麻、当归、甘草)药性平和,适合长期服用。我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加减。原方是一咸一苦半辛一甘的搭配,缺少酸味,我胆经不通,太阳穴发胀,加入柴胡、白芍,如果睡眠不好用酸枣仁补充酸味;半个辛味加了桂枝,如果胃有问题,就用生半夏,组成一个五味量相同的 “大杂烩” 方。我们身体出现问题时,每一脏、每一腑、每一条经脉都存在问题,只是严重程度不同,就像木桶理论中的短板,短板要补,别的也要加固,所以这样的杂烩方也有道理,与其让别人加减,不如自己来觉知。我以前左腿肾经不太畅通,有一天早上突然感觉脚心冒冷气,然后脚踝处排寒气。晚上用热水泡脚时,能明显感觉到热量在身体里通行的区域变大,而且热量在往身体里面渗透。更神奇的是,我以前讲话总是感觉后劲不足,需要用力往上送气,讲多了嗓子就干,还会感觉头部发热。现在这些情况都改善了,讲话变得顺畅,嗓子也很滋润,头部也不再发热,这个冬天我不怕冷了,后背经常会发热,我推测身体修复变好的过程,后背必须发热,这个问题自己思考。群里有师兄分享泡脚的体验,说泡脚时前胸后背出汗,热量却不往头上去。从原理上讲,热水和身体之间的温度差会促进体液流动,体液吸收水的热量后,正常情况下热量应该往头上走。师兄出现这种情况,说明体液往头上和手上流动受到了阻碍,而出汗则可以理解为身体局部过热,通过出汗来开闸放水降温。中医里有 “提壶揭盖” 的说法,这个 “盖” 是在头部。郭志辰老师说按摩头脚,我把单纯的按摩改为拍打、刮痧、梳头组合,在泡脚的时候把手刮痧,脚刮痧,头部用拍打和梳头,盖子揭开,出口打通,再结合对局部堵塞部位的疏通,那个部位不舒服——拍打,一下子就把热量在体内流动的阻碍打通了,这样结合透表汤,把药效用到极致,效果当然好。八、小方治病的实践尝试我看到郭志辰老师用药剂量非常小,有一克、两克甚至零点几克的,这和我以往的认知很不一样。黄老师在疫情期间也尝试过这种小剂量用药。前面的人已经通过实践,证明此路可行。我把五味药配齐,总共 150 克,打成粉。按照每次 5 克计算,这些药粉可以用 30 天,成本大大降低。刚开始,我尝试直接用粉冲和直接粉煮的方式服用,但是效果不太理想。后来我在网上找到了玉米纤维反折茶泡袋,把药粉灌进去,用保温杯装上开水冲泡。这里面有个关键步骤,泡几分钟后,要小口喝,而且把热气也一起喝进去。这样做之后,我真的感觉到热气到头顶。以前有个群友每天给我发信息,让我早上小口喝开水,说一杯下去冒热气,两杯下去全身通透,当时我试了没太大感觉,因为身体没达到那个条件,任何事好像都有个机缘,非常感谢他。按照这个方法,一杯喝完再泡一杯,水的热量加上药味,能够放大药效,而且苦味也减少了,还能当作茶来喝,成本低又适合长期喝。我把透表法的范围扩大到体液,不然没法解释——口腔上颚后侧有一个区域由硬变软的变化,所以我选择从体液来解释,血管里的病毒能往外排,体液里当然也能,有的东西用汗腺排异来解决,解决不了,或者说汗腺排异的范围有限,对于刚进来的病理物质有用,在身体深层的、旧有的病理物质,汗腺排异排不掉,必须要用透表法,我的实践也证明这一点。这种方法也是治疗慢性病的思路,或者改善身体体质从透表法入手,排除身体里的病理物质,让体液正常流动,从而保证经脉正常运行,进而推动血液循环到末端,很多的病是因为药性进不到需要的地方,才需要大剂量,其实没这个必要,药借高温水的能量,坐顺风车,送达能力提高,可以送到末端,当然不同的人有一个过程,也可以送到病灶里面,雪中送碳,满足生命本能的需要,辅助以热量,治病的效率就大大提高。我用过艾灸、刮痧、拍打、原始点,从促体液流动到经络畅通来比较这几种方法,法还真有高低,怎么说呢?我观察自己的小便,早晨的味浓颜色深,喝中药后白天小便也如此,喝这个茶以后小便白天也如此,说明肾脏在努力工作,应该归功于水温,喝冷一点的中药与热一点的中药,效果有差异。晚上泡脚后盖被睡觉,用两个热水袋垫腰热敷时,手指头冒凉气,不是一般的冷气,有点是排骨头寒的那种冷,以前喝中药汤没有这种感觉,觉知告诉我,是药性借热量顺风车,我的身体末端通了,所以药性直达手指,有热量相助,身体修复本能的工作热情、工作效果提高了,其实生命本能也想解决问题,无赖力不从心,手指出口通了,表现就是排寒,肚子里的痞块,药性进去了,表现为不停地排气。有没有看出门道,原来一些不好治的病,不是中药不行,是因为药性进不去,无法发挥作用,而且升降的末端,化瘀的出口没有打开。这个是在我解决妻筋疼受限时发现的,看似身体的一处痛点,对应于末端四肢和头都有堵点,也就是升降的通道受限,只有把末端出口疏通,艾灸吸热有了出口,痛点可解。排异有三种方法,但是我们在排除体内瘀堵的时候,不是简单地三个方法排的问题,比如我肚子里的痞块,中药也喝了,艾灸也灸了,按理讲应该没了,这个以后再讲,借用黄老师的话,暂时有点难理解。我内心非常感恩郭老,感谢黄老师,以及所有为中医发展付出心血的前辈们,是他们的努力让我在中医的道路上不断探索,收获健康。如果说前一篇文章是选择与展望,这篇就是实践,一生之中有两次结缘明师是我的福报,我也希望更多的人珍惜学习的机会。我把自己的体验变成文字,原透表法是排血液里的病毒,我引申到体液,这种说法妥不妥,不妥怎么理解,所以也是抛砖引玉。赵永忠
2025.1.25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